前言 ▏巴巴·法里德(1)(2)(3)《灵泉》
作者: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
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98周年!
❈
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作品:《灵泉》
*
前言 ▏巴巴·法里德(1)(2)(3)《灵泉》
前言
我非常高兴看到圣·达善·辛格师父的《灵泉》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得以出版。这个演讲集既给予了神秘主义的学生们关于伟大的圣人和神秘主义者们的丰富的背景信息,又使那些寻找灵性的追求者们能从大师们点滴生活中得到启发。书里的每一个字都令灵魂着迷,引导灵魂探索那早已存在的内在之光。
作为最伟大的神秘主义诗人,圣·达善·辛格师父传道的时候用了一个全新的媒介。尽管这些讲话都以散文的形式呈现,但是诗句贯穿在每一行字句间。他确实精于此道,每一个思想表达得既鼓舞人心又隽妙生趣。回顾他的一生,他为我们绘制了一幅伟大的神秘主义者们的迷人蓝图和灵性经历。吸收他们对真理的追求,以及最终了悟上帝的成就,召唤着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圣·达善·辛格师父以现代生活做了大量的明喻和隐喻,将灵性教理描述的简单明了地呈现给我们。藉由学习圣人的教理,读者也被引导着如何获得内在体验。
圣·达善·辛格师父精通于内在光和音冥想的灵修法门。他师从于两个伟大的明师:哈祖儿·巴巴·萨万·辛格师父(1858-1948)和他的父亲 圣·給乐葩·辛格师父(1894-1974)。他们教导的灵性科学,也叫做苏拉特·夏白德·瑜伽或者叫音流瑜伽。修习者藉由这个冥想方法,将注意力放在位于两眉之间后面的“灵魂的宝座”。藉由明师的指引和帮助,就能听到和看到内在的上帝之光和上帝之音。继续保持专注于内在的光与音,就能体验到意识超越物质身体,飞升到灵性领域。这是灵魂从物质领域回到灵性领域,回归上帝的灵性之旅,我们的灵魂就是从那儿来的。圣·达善·辛格就是这样一位精通此道的灵性明师,圣·给乐葩·辛格师父过世前,将灵性传道的衣钵传承给了他。
圣·达善·辛格师父拥有独特的诗歌天赋,精通英语、乌尔都语、印地语和波斯语,帮助他向东、西方的读者传达灵性教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求道者蜂拥到他居住的印度德里的給乐葩道场,向他学习冥想的艺术,寻找内心的平静。在道场逗留期间,他会给他们提供冥想指导,教他们过道德生活的必要性以获得最大的灵性进步,接受采访,举行问答会,会见来访者,并举办印度人所称的“萨特桑”(satsang)。萨特桑是一位精通(修行)者的灵性聚会,其目的是让人对神秘主义教义的理论方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给予寻求者灵性的加持或辐射,以帮助他们专注于冥想。本书出版的所有讲话都是圣·达善·辛格师父在萨特桑的时候发表的。
这些讲话大部分都是在1976至1989年间的周末萨特桑上发表的。最初都是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的,为了世界各地的读者他在生前都翻译成了英语。有时他会阐述一个特定的话题或主题,也时常引经据典,为听众揭示不同的圣人们传递的神秘信息。他会把一个神秘主义者的教诲与另一个神秘主义者的教诲做个鲜明的对比。
他对不同宗教的圣人们的人生和教义的渊博知识源于他的青年时代。他的父亲,圣·給乐葩·辛格让他帮忙收集各个圣人的名言和诗句,当时給乐葩师父在他自己的师父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的指导下,准备写作一本不朽之书。圣·达善·辛格师父仔细研究了许多圣人的经文和著作,发现他们的教义有相似之处。这些知识在他后来开始写关于不同神秘主义者和圣人的诗歌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其中为他赢得乌尔都语学院奖的一卷《Talash-e-noor》收录了基于所有宗教圣人的教义所写的诗歌。当圣·达善·辛格被赋予了继承圣·給乐葩·辛格的传道的使命时,他在比较研究经典和圣人方面的广泛背景给了他一个丰富的宝库,让他可以在自己的论述中加以借鉴。他的诗歌丰富了他的萨特桑聚会,捕获了弟子的心,并鼓舞着他们探索灵性财富。每一篇演讲都呈现了神秘主义的新面貌,并为弟子说明了他们如何才能达到同样的目标。描述圣人的教导时,他帮助我们理解神秘主义的真正含义,以及我们如何也能沿着圣人的轨迹踏上这条能让灵魂与上帝融合的道路。
除了提到不太知名的印度圣人,圣·达善·辛格师父还谈到了拉比娅·巴斯里(Rabia Basri),以及西方的圣人。因此,包括在本书里他谈及的两个伟大的基督教神秘主义者,阿维拉的圣·特蕾莎和十字架上的圣·约翰。这两次演讲都是在他1986年和1988年的世界巡游中用英语进行的。他的兴趣是研究圣人们的教理,并找到他们信息的共同核心点。巡游的时候,他希望用观众能理解的术语来和观众互动。他还借鉴了他们所熟悉的神秘主义者的著作来帮助澄清神秘主义的意义。因此,在德国期间,他经常引用德国哲学家和神秘主义者的话。同样,在法语国家,他会引用法国作家和思想家的话。在访问西班牙语国家时,他谈到了阿维拉的圣特蕾莎和十字架的圣约翰,因为他们在这些国家很出名。听众们都很高兴,能够了解到他们的话语中的隐藏含义,并了解到通过冥想这门科学也可以体验到圣·特蕾莎和圣·约翰的神秘经历。
除了拉比娅·巴斯里相关的内容,本书中的演讲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有关巴巴·法里德(Baba Farid)、纳姆德夫(Namdev)和拉维·达斯(Ravi Das)的讲话被放在第一位,因为他们的教诲本质上更容易入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一些基本的神秘主义概念。每一章都以圣·达善师父想要进行论述的诗开头。接下来是当期萨特桑上他将要介绍的圣人的简短传记。因为每个演讲本身是独立的,所以书中的每一章节及其注释都以一个完整的单元呈现,并有自己单独的标题。因此,这本书可以从头读到尾,或者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节来阅读,每一章相应的注释作为一个单元,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观点。
这本书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在他1989年5月30日离世之前留下了要完成此项工作的指示。在此特别感谢维诺德·塞纳博士(Dr. Vinod Sena),杰伊·林克斯曼博士(Dr. Jay Linksman),瑞奇·林克斯曼(Ricki Linksman), R.K Jain, I.R. Malik和S.P. Sahni,感谢他们为此书的出版所提供的帮助。
将这些伟大的圣人们的信息和诗歌带到西方,是圣·达善·辛格师父的愿望。他觉得西方人只知晓少数来自东方的伟大神秘主义者,他希望也让他们熟悉那些不太知名的圣人们的教理宝藏。他也希望读者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从这些灵性知识中受到启发。开悟不是某一特定群体所独有的权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
在这部作品中,圣·达善·辛格以他闻名遐迩的神秘主义诗歌,给了神秘主义者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我祈祷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探索灵性科学的灵感,也能体验到我们每个人体内流动的灵泉。
瑞金德·辛格 1993年7月
巴巴·法里德(1)
O Farid, I have seen the fate of those eyes which once held the world in bondage.
The birds now nest in those eyes which found even a touch of collyrium cumbersome.
哦,法里德,我见过一双眼睛,有着绝世的美丽
这双眼睛曾令整个世界都为之倾倒。
就在那双曾经连一滴眼药水都经受不起的眼睛里
此刻鸟儿正在里面筑巢。
Tonight I am without my Lord, and every limb, every joint, is convulsed with pain.
But what meaning has life for her
who has never even known what love is?
今夜,上主不在身边,
全身每一处关节都痛得翻侧难眠。
从未知晓爱是什么的她
生命于她又有何意义?
O black nightingale, why are you of this hue? "I have
burnt myself black in the agony of separation." If He
is compassionate, one can be united with Him.
哦,黑夜莺,你为何是这种颜色?
“因为分离之苦将我灼烧成了黑色。”
仁慈的人儿将与祂结合。
O Farid, if you are wise, then speak not ill of others.
Look within yourself,
and you will find all evil there.
哦,法里德,如果你拥有智慧,就不会说别人的是非。
向你的内在看,你会在那里看到所有的罪恶。
O Farid, content yourself with dry bread and water;
And do not let your mind tempt you on seeing another's buttered bread.
哦,法里德,满足于你的粗茶淡饭吧;
切莫觊觎别人的美味珍馐。
O Farid, I thought that I alone was subject to sorrow;
But when I climbed to a vantage point I found every home
filled with anguish,
and the whole world on fire!
哦,法里德,我以为我独自悲伤;
可当我登高远望
却看到家家户户都有烦恼,
整个世界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The bird of life is but a guest in the garden of the world.
The drum of departure has been
beating since dawn; Prepare yourself for the journey onward.
生命之鸟不过是这世界花园里的一个过客。
离别的钟声已划破晨晓;
为接下来的旅程做准备吧。
巴巴·法里德(2)
关于巴巴·法里德
法里德-乌丁·马苏德,也就是知名的巴巴·法里德,是印度最早的苏菲派圣人之一,他的著作一直流传至今。他精通旁遮普语,甚至历经8个世纪后的今天,他的著作没有丝毫过时的迹象。在他过世的三个世纪后,他的一个灵性继承者,谢赫·亚伯拉罕(以法里德二世而闻名),把法里德的诗分享给了古鲁那纳克(锡克教的第一任古鲁)。古鲁那纳克本身就是一位诗人,他立即敏锐地觉察出巴巴·法里德诗中的灵性力量。他再版了法里德的诗。当古鲁阿将(锡克教的第五代古鲁)在撰写锡克教圣典《本初经》时,就将巴巴·法里德的偶句诗编写了进去。巴巴·法里德的诗也经由锡克教圣典传给了我们。
巴巴·法里德的继承者们居住在阿富汗。巴巴·法里德的父亲,谢赫·贾马尔-乌丁是加兹尼的苏丹·马哈茂德的侄子,搬至印度开始经商。他第一个去的城市是拉哈尔,并在那座城市居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又搬去了木尔坦地区的哈瓦尔(Khatwal)城。法里德就是在哈瓦尔(Khatwal)出生的。有些学者认为巴巴·法里德生在1175-1263期间,也有些学者认为确切的时间应该是1173-1265或者1266年。
如果我们研究圣人的生平就会发现,母亲在塑造孩子的性格和思想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里德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女士,完全按照伊斯兰教的戒律生活。她坚持祈祷,也特别鼓励孩子也如此。她会在儿子祈祷垫下藏一些糖,巴巴·法里德完成祈祷后,会掀起祈祷垫捡起糖,他以为这是上帝给他的奖赏。然而有一天,母亲忘记在祈祷垫下面放糖果了,当她的儿子跪下祈祷时,你可以想象得出她有多惶恐。当他祈祷后掀起垫子后没看到糖果的话,一定会知道是她的诡计。她是多么担心这会影响到儿子的信仰。但令她惊讶的是,当儿子掀起垫子时,竟然像往常一样找到了糖果。
据说正是由于这个奇迹,巴巴·法里德有了个“糖罐”的绰号。关于他的绰号还有另一个传说,在他年轻的时候,穆斯林有个戒律森严的节日“Ramzaan”,有一次过节,他饿极了,他跑出去抓了把石头就往嘴巴里塞,石头就立即变成了糖果。还有一个传说,当法里德被他师父赫瓦贾·库特布-乌丁·巴克提亚 (Khwaja Kutub-uddin Bhaktiar Kaki)印启时,他的师父就说,法里德甜蜜的就像一块糖果。最后这个最有可能是他绰号的来源。
巴巴·法里德(3)
在孩提时代,巴巴·法里德就表现出了天赋异禀的特性。他很快就能背诵《古兰经》,还能读阿拉伯语和波斯语。鉴于他出色的才能,他被派往木尔坦市接受高等教育。正是在那里,当哈兹拉特·卡基第一次访问这座城市时,就见到了他。巴巴·法里德的第一个冲动是放弃学业,追随苏菲派圣人去德里。但哈兹拉特·卡基坚持让这个男孩先完成学业。为了遵照师命,巴巴·法里德精通传统经文,期间去了很多地方,从木尔坦出发到坎达尔,再从坎达尔出发到巴格达。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结交到学者。在巴格达,他作为学者的天赋得到了认可,作为学业的结束的标志,他接受了荣誉头巾——相当于东方学者的长袍。
完成学业后,巴巴·法里德来到德里,并师承哈兹拉特·卡基大师的足下。他正式接受了印启并接受最严格的训练,渴望达到灵性上的目标。为此他接受了各式各样的训练,其中“倒挂金钟”无疑是最难的一项,它要求受训者倒挂在树上,然后降到地上挖好的一个坑里。师父要求他从早到晚,在地下的安静中观想上帝。这个训练持续了40天。由于这种训练太辛苦,只有极少数人可以成功完成,灵性导师也不愿让大多数弟子们去尝试。当巴巴·法里德在进行这项训练的时候,哈兹拉特·卡基自己的师父穆因-乌丁·奇斯蒂去德里看望哈兹拉特·卡基。两位圣人在一起的时候,就连上帝都心生艳羡。两人之间流露的爱是一般世俗关系无法相提并论的。奇斯蒂祝福了哈兹拉特·卡基所有的弟子,并问他是否还有其他弟子。哈兹拉特·卡基就说到了巴巴·法里德,并提到了他正在进行苏菲派最难的“倒挂金钟”的训练。一听到这里,奇斯蒂就要求去见他,于是两位圣人就去了法里德悬空倒挂的地方,就像一个婴儿悬在妈妈的子宫里。两位圣人同时祈祷,替他加持:“主呀,愿这位仆人在您的面前蒙恩,归于您的子民!”据说这个祈祷即刻就从天堂得到了回应,巴巴·法里德确实被称为那个时代的救世主。
作为一名弟子,巴巴·法里德展现了极致的虔诚。很多关于他的故事都阐述了他对师父臣服的虔诚之心。他总是设法照顾到师父的方方面面。他一早就起来为师父准备沐浴的水,在冬天,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时还没有火柴。火种必须保持一整夜到第二天早上再燃起来,这样才能把水烧热。一天早上醒来,法里德发现火种在夜间被一场暴风雨摧毁了。他立刻出发去城里寻找火引子重新生火。他挨家挨户寻找却一无所获。最后他走进了一个妓女的屋子,那屋子里正烧着火。据说当时巴巴·法里德是个帅小伙,那个妓女很久以前就喜欢上了他,但他却一直以冷淡处之。她逮着这个机会意欲对他进行报复,她提出用他的眼睛来交换燃烧的煤炭。令她惊恐的是,法里德居然拿起一把小刀就挖出自己的一个眼睛放到她面前,然后取走了煤炭。
他用头巾紧紧地裹住自己的额头去生火,把水烧热,告诉他的师父沐浴水已经准备好了。卡基问他为什么用头巾裹住一只眼睛。法里德非常平静地回答,“ankh aa gayi hai”,这是旁遮普语,意思是眼睛痛,字面意思是“我的眼睛来了”。过了一会儿,哈兹拉特·卡基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得到了同样的回答。他的师父洗完澡出来以后,又重复了一遍问题,得到了同样的回答。哈兹拉特·卡基在他的额头上敲了一下,说:“是的,你的眼睛确实来了。”受了这一击,头巾掉了下来,一看,眼睛已经恢复了,巴巴·法里德完全康复了。巴巴·法里德如此全心全意地侍奉他的师父,所以得到祝福与主结合。
PS: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冥想瑜伽(SKRMSATSANG)
Love Your Life (视频)附:圣.瑞金德.辛格简介
❈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